自学考试中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是汉语言文学的考试课程,考试内容很多很杂,不容易背诵。下面为大家整理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。
第一节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
一、选择(单选、多选)
1、宋初诗派林立,主要有所谓白体、昆体和晚唐体三派。白体学白居易,诗风平易晓畅,主要诗人有李昉、徐铉和王禹偁。
2、穆修之文强调教化作用,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,多用散行单句,不务雕琢堆砌,不求华靡艳丽。是继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的作家。
3、柳开,今河北大名县人,著有《河东先生集》。自觉地以恢复韩愈、柳宗古文的传统为己任,反对五代浮艳文风,标举文统和道统,主张文道合一,有鼓吹复古、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。
二、主观题(名词解释、简答、论述)
1、白体:(1)宋初出现的诗歌流派,代表诗人是王禹偁。(2)学习白居易后期的唱和诗。(3)诗歌多反映官场的应酬、消遣,留连光景,吟玩情性,依韵相酬,属对工切而浅近刻露、圆熟平易。
2、王禹偁的诗歌创作成就:(1)促进宋初诗风变革。(2)早年学习白居易的诗歌,侧重学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。(3)贬官商州以后,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、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。(4)兼擅各体,五、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,近体诗、绝句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。
第二节杨亿和西昆体、晚唐体
一、选择(单选、多选)
1、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的创作特色是讲究修辞。
2、杨亿、钱惟演、刘筠等人的诗歌被称为西昆体。
3、西昆体讲究修辞,诗中大量用典,以学问为诗。
二、主观题(名词解释、简答、论述)
1、西昆体:(1)宋初诗歌流派,因《西昆酬唱集》得名。(2)以杨亿、钱惟演、刘筠三人创作为代表。(3)讲究修辞用典。
2、晚唐体:(1)宋初诗歌流派。(2)以林逋的诗歌创作为代表。(3)模仿唐代贾岛、姚合诗风,以清逸隐幽为旨趣。
3、西昆体诗歌的主要特色:(1)诗中大量用典,以学问为诗,是宋诗的一个突出的特色,西昆体作为宋初出现的诗歌流派或者诗歌思潮,体现了当时的风会所趋,是宋诗形成自身特色的第一步;(2)西昆体与后来的江西诗派,从论诗宗旨、作品风格,艺术技巧到诗学渊源都有相同或相近的地方,黄庭坚就主张用昆体功夫造老杜浑成之境;(3)西昆体流行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,那就是诗人作诗过分依赖修辞而缺乏感觉,甚至堕入玩弄辞章典故的泥潭。
4、林逋:隐居杭州,时称“梅妻鹤子”。以江湖散人之诗装点山林,用细碎小巧的笔法写清苦幽静的隐居生活。诗歌孤淡清逸
第三节晏殊的令词
一、选择(单选、多选)
1、晏殊:有《珠玉词》及清人所辑《晏献遗文》。
2、晏殊的《浣溪沙》:一曲新词酒一杯,去年天气旧亭台。夕阳西下几时回?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小园香径独徘徊。
二、主观题(名词解释、简答、论述)
1、晏殊词的创作特色:(1)受南唐词影响,尤近冯延巳。(2)其词风流闲雅,温润秀洁。(3)语言明净雅致,构思曲折精巧。
2、晏殊词在词史上的地位:晏殊在宋初词坛影响大,是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北宋的关键人物。在继承唐五代词艺术经验的基础上,晏殊以明净雅致的语言、深刻而纤细的内心体验、曲折精巧的构思,表现了情感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。其精美圆熟的艺术表现,雅致含蓄的倾向,展现出宋词风格的新特色,直接影响着同代稍后的欧阳修、晏几道几人。
第四节 欧阳修的文学贡献
一、选择(单选、多选)
1、欧阳修散文学习韩愈而能自出变化,发展了其“文从字顺”的一面,建立起平易流畅、委屈婉转的文章风格。
2、欧阳修在知贡举时,利用政治手段,极力排抑险怪奇涩的“太学体”。
3、欧阳修写诗学韩愈的“以文为诗”。其创作追求气格,其风格或曰古健、古硬、气雄、气豪,或曰怪奇、奇壮、奔放、皆重气格所致。开创了取材广泛、命意新颖、以文为诗和以议论为诗的一代诗风。写景状物伴之以感慨议论,写得清新自然,平易流畅,然又深寓沉郁之气。
二、主观题(名词解释、简答、论述)
1、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
(1)散文。将建立流畅自然、平易婉转的风格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基本目标,由此开创了一代文风。创作主张“其道易知而可法,其言易明而可行”。使宋代古文创作形成平易自然、晓畅条达的成熟风格,确立了散体文的正宗地位。
(2)诗歌。在诗由唐而宋的转变过程中,欧诗实为枢纽,他一方面保留了诗体相对整齐凝练的传统,另一方面,则使诗体形式具有弹性,使诗的节奏、声律多变,语言自然流畅。在以均衡对称、声律和谐圆润为美的唐诗以外,建立了一种不讲究均衡而以古拙取胜的宋诗格调。
(3)词。继承了南唐词“思深辞丽”的特点,在词中融入了更多感情体验。也有抒发其旷达胸怀,风格豪放的词章。其具有豪放气概的词作,对后世豪放词派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影响。
2、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:(1)风格平易流畅,委屈婉转。(2)在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,富有情感。(3)含蓄蕴藉而又平易自然,富于诗味。
3、欧阳修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主要表现:(1)用古文的章法写诗,讲究转折顿挫、虚实正反。(2)句子彻底散行,长短句杂出,少用偶句,故意做得似对非对,造成散文调,而非诗调。(3)诗中常用语助词,或散文式的介词。
4、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:(1)学习韩愈“以文为诗”,变重情韵为重气格,开创了宋诗自具面目的时代。(2)古体诗具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。用古文章法写诗,句子彻底散行,少用偶句,常用语助词。(3)取材广泛,命意新颖,以议论为诗。(4)欧阳修诗也具有平易的特色。(5)欧阳修诗体现了唐诗向宋诗的转变,既保留诗歌整齐凝练的传统,又使诗歌形式具有弹性,使诗的节奏、声律多变,语言自然流畅。建立了不讲究均衡而以古拙取胜的宋诗格调。
5、欧阳修的词:欧阳修与晏殊同为北宋初期花间体词人的代表。欧词中,情词比例较大。受南唐词人冯延巳的影响较大,继承了南唐词“思深辞丽”的特点,在词中融入了更多感情体验。也有抒发其旷达胸怀,风格豪放的词章。
第五节 梅尧臣和苏舜钦
一、选择(单选、多选)
1、梅尧臣,字圣俞。世称梅宛陵。今存《宛陵先生文集》。与苏舜钦齐名,时称“苏梅”。其诗歌风格是平淡、平易、瘦劲、古淡。
2、苏舜钦,字子美,今存《苏学士文集》。诗歌的风格特征是豪犷雄放。
第六节王安石的文学成就及其他
一、选择(单选、多选)
1、王安石:字介甫,号半山,今江西人。世称王荆公王安石散文的基本风格是析理透辟,以议论说理见长。议论文的特点是结构谨严,析理透辟。
2、“王荆公体”(“半山诗”)的主要体裁是绝句。
二、主观题(名词解释、简答、论述)
1、王荆公体: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风格,既清新闲适,又沉郁悲壮,被称为“半山诗”。主要是绝句,雅丽精绝,含蓄深婉。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。
2、王安石散文的特点:(1)王安石政论文多为有关政令教化,适于世用之作,结构严谨,语言朴素简洁,说理透彻,概括性强(2)小品文笔力雄健,富有感情,文风峭刻。(3)议论文字,结构严谨,析理透辟。(4)叙事抒情之作,随笔挥洒,曲尽其妙。
3、王安石词的成就虽不能与其诗文相比,但也富有自己的个性,不受五代以来绮靡柔弱的词风的影响,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和表现范围。如《桂枝香》[金陵怀古]将以史为鉴的凝重题材引入词中。
第七节曾巩、苏洵和苏辙
1、曾巩的散文古雅平正,雍容冲和,卓然为一家。在后代文家看来,曾巩与欧阳修一道是开文章“义法”的人物。文章写作上追求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,长于议论,多引经据古,明白详尽;布局完整谨严,节奏舒缓不迫;语言干净,思致明晰。
2、苏辙以欧文为学习楷模,把委婉纡徐的艺术情趣融入自己的作品中,故“汪洋淡泊,有一唱三叹之声”。文风淡泊平和,议论以稳健见长。
3、苏洵作文以学养为基础而重气势,文字雄奇坚劲,喜议政议军,带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。其文章以议论为主,具有结构谨严、说理周详、气势磅礴而曲折多变的写作特点。文风精练劲建,简古质朴;笔锋老辣,纵横博辩。
第八节 苏轼的散文成就
一、选择(单选、多选)
1、苏轼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追谥文忠。有诗文集《东坡七集》,词集《东坡乐府》。因作诗被弹劾,酿成“乌台诗案”,几乎丧命。
2、苏文“辞达”、“通脱”,有圆活流转、错综变化和自然真之美;喜用比喻,多形象思维;富于想象,以感情和才气为文,有明显的诗化倾向。
3、苏轼的议论文文笔纵横恣肆,在论说风格上,纵横捭阖,气势充沛,雄辩恣肆。
4、苏轼的著名散文《前赤壁赋》属于山水游记。
二、主观题(名词解释、简答、论述)
苏轼记叙文艺术特点:(1)记叙文是苏轼散文中文学价值高、具独创性的部分,包括碑传文、叙记文及文赋等,而以山水游记和亭台堂阁记为代表。(2)山水游记记叙、描写、议论并重,其中议论往往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。(3)苏轼的记叙文多为文学性散文,诗情画意,触处皆是;覃思妙理,一出自然。
第九节苏轼的诗歌创作
一、选择(单选、多选)
1、宋代诗人作品众多,如现存苏轼诗二千七百多首,杨万里四千多首,陆游近万首,远比唐代李、杜为多(李诗近千首,杜诗一千四百多首)。
2、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:社会政治诗,如《荔支叹》。山水景物诗,如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、《游金山寺》。和陶诗,如《和陶归园田居》。题画诗,如《惠崇春江晚景》。
3、苏轼文学创作特点有以文为诗、以诗为词、以才学为诗、以议论入诗。
4、“以文为诗”是苏轼的显著特色之一。苏轼诗《百步洪二首》其一运用博喻,始终充溢着诗人的才气,是以文为诗的典型之作。
二、主观题(名词解释、简答、论述)
1、苏轼诗歌主要内容:(1)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。(2)山水景物诗,常常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之中。(3)一百二十多首和陶诗,描写亲身经历的生活。(4)题画诗,有的提出诗画理论,有的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。
2、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:(1)以文为诗,运用博喻。(2)有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出色的文字表现力,有才气。(3)以才学为诗,好议论、使事用典。苏轼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,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。3、“东坡体”:苏诗在宋代即被称为“东坡体”,成为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。苏轼作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,且风格多样。其七绝吐语清丽精美,多传世佳作;七古气格雄健豪放,尤见才气纵横。
第十节苏轼词的革新意义
1、苏轼“以诗为词”,以诗的品格改造传统本色的词体,以诗的精神提高词的品味,可以说“以诗为词”集中体现了苏轼词的独特风格。突破音乐对词的束缚,将词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体诗,使词由歌者之词转变为士大夫之词,使词的面貌为之一变。
2、苏轼的词气象宏大,风格豪放旷达、雄健清刚,打破了花间以来专以婉丽柔媚为美之局限,转变为具有多样化的审美风格。
3、苏词对题材的拓展:苏词把士大夫文人较为宽广的生活内容带到了词中;苏轼词将情的范围扩展至朋友、师生、兄弟、夫妻之间;农村题材正式入词由苏轼始;苏轼的咏物词作有开拓之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