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考专升本政治科目考试,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考查内容也比较多,以下整理了“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”以及“物质与意识”相关考点,考生可复习参考。
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
- 感性认识的含义、形式和特点。
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,是认识的初级阶段。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感觉、知觉和表象。
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:直接性。感性认识是依靠人的感官直接接受客观事物的刺激产生的;其二,生动、具体性。感性认识所反映的是事物具体而生动的形象;表面性、片面性。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表面、片面现象的反映,这是其局限性。
- 理性认识的含义、形式和特点。
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联系和本质的认识,是认识的高级阶段。
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、判断和推理。
理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:间接性。它是通过思维这个中间环节而产生的;抽象性。它是对大量感性材料抽象概括而形成的,不是具体生动的;深刻性。它以事物的本质为反映内容,比感性认识深刻。
物质与意识
- 列宁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
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
重要意义: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,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一论,反对唯心主义和二论。可知性,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,反对不可知论。辨证性,坚持物质是共性和个性的辨证统一,克服了形而上学的局限性。
-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
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,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,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;
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担当者、基础、主体,运动是物质的运动,世界上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;
形而上学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,表现为物质运动论和外力推动论;
唯心主义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表现为:客观精神运动论和主观精神运动论。
-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
相对静止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暂时的、相对的、稳定的。
表现为三种情况:总体运动,局部静止,个别停止;相对于空间位置没有发生移动;相对于事物处在量变,没有发生质变。
重要意义: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;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前提;相对静止是衡量运动的尺度。
【推荐阅读:成考专升本政治考试考点归纳(一)】
-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
相互区别:运动是永恒的,无条件的、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,有条件的、静中有动
相互联系:相互渗透、动中有静、静中有动
形而上学不变论:夸大静止、否认运动;相对诡辩论:夸大运动、否认静止
-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
劳动创造人的脑;劳动产生了语言;劳动推动了意识的发展;劳动促进了意识的内容日益丰富和发展。
- 意识的本质
意识是人脑的机能,从人脑的重量、结构、功能说明人脑是高度严密的物质体系
意识是客观存在主观映象:
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,都可以找到它的原形;
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,有感性和理性两种形式,同一内容不同人有不同的反映;
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,反对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
- 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
意识具有能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;
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:意识具有目的性、计划性;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,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;意识具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;意识具有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。
- 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途径和条件
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,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;
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,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;
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,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;
-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
一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、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;
二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、认为世界只有二个本原;
一论有分成唯物主义一论和唯心主义一论:唯物主义一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;唯心主义一论认为世界统一于意识。
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世界是统一的世界,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,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
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,是我们党提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方法的哲学依据之一。